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 曹坤华: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创新动力活力

Industry News

行业新闻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联系人:杨玉山  18589918308

地   址: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89号金禄大厦11层

联系人:张艳  15107726823

地   址:柳州市城中区学院路50号鑫中联大厦2-7-7

联系人:吴桐 18074843880

地   址:桂林市七星区高新区信息产业园D-12号信息孵化大厦A座3-29号办公


曹坤华: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创新动力活力

时间:2020-07-17 09:04 | 浏览量:120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关键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藩篱,持续提升创新体系效能,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近期,自治区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广西科改33条”),聚焦广西科技创新领域痛点、难点和堵点,围绕全方位推进自主创新、改革创新、开放创新,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引领性和针对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抓好这些改革措施落实落地,对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广西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想再解放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提速增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的力度决定着科技创新的速度。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发明创造、创新突破不可能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出现。只有允许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自由畅想、大胆探索、严谨求证,营造支持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敢闯敢拼的环境氛围,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要营造出这样的环境氛围,必须摆脱各种思维习惯的束缚,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加快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改变一切束缚创新、阻碍创新的陈规陋习,敢于破旧立新、勇于推陈出新,以思想大解放拓宽视野、拓展思路、开辟新路。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只要是不违反中央规定、法规不禁止的,只要是发展有需要、基层有呼吁、人民有要求的,只要是别的省份能做、广西自己能定的,就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广西科改33条”立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针对当前我区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补短板、破瓶颈、建机制”的原则,围绕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精准开方、对症下药,提出一系列新目标、新谋划、新举措。比如,在全国首次提出“对科技成果在我区实现转化并形成税收收入的,前3年由企业注册所在地人民政府按产业化税收带来的地方财力分享部分的40%给予成果研发团队奖补”,打破了传统的只对科技成果所在单位进行奖补的单一模式,吸引区内外科技成果在我区进行转化,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现实生产力。

问题再聚焦

全力突破科技创新制约瓶颈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我区在科技创新方面本身就基础薄弱、根子不深、底子不牢,再加上缺少外部优质创新资源的注入,创新能力和效率不高。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提出,推进创新再提速,要从破解企业创新创造不活跃、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等体制机制问题下手。这明确了我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发力重点,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广西科改33条”紧紧围绕推动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遵循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提出了一些“科技新政”,着力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比如,针对企业创新创造不活跃问题,允许用科技创新券抵付银行贷款、将企业研发投入视同业绩利润;针对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推行创新项目企业牵头制;针对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下放人才评定自主权,开展人才薪酬制度试点;针对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问题,推行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对职务科技成果进行分割确权,权属最高可全部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这些改革力度大、措施实、针对性强,有利于突破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造动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资源再整合

不断扩大科技创新溢出效应

      科技创新需要促进资源要素有效供给和高效配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更要结合区情和发展实际,改变“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的方式,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切实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找准创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使真劲、出硬招,形成推进科技创新整体合力。一是持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科研院所改革一直是科研机构改革的硬骨头。我们不畏深水、敢于担当,鼓起“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按照“优化一批、整合一批、转制一批”的原则,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推进优质资源整合,汇聚科技创新合力,力争打造若干高水平的科研院所。二是优化创新平台布局。按照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种类型,整合自治区各类创新平台,着力培育一批紧贴产业需求的高水平创新平台。三是促进创新技术转移扩大溢出效应。我区淘汰落后产能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任务繁重,只有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前沿科技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途径,以应用落地为重点,抓好技术创新转移扩散,才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四是促进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清理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的体制机制关卡,破除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蛙跳”式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蛙跳”式发展,促进产业以旧变新、以新换旧、新陈代谢。

开放再扩大

汲取更多优质创新资源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科技创新不能单打独斗、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将自身封闭于世界之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开放是世界潮流,必须坚持开放,并在开放的环境下坚持自主创新。一方面,矢志不移自主创新一直是我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也一直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技术水平进步的重要基础。实践充分证明,无论什么时候,自主创新始终是安身立命之本,开放合作则是强本之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一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但也必须清楚地看到,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区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还存在不小差距。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断扩大开放,才能为科技创新点燃加速引擎,才能不断缩短差距。我区创新资源稀缺,更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善于“借力发展”“借梯登高”,在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双轮加速驱动下,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广西科改33条”提出要综合运用择优委托、并行支持、揭榜挂帅、竞争性分配等新型科研组织方式,允许区外科研单位牵头承担广西项目,率先建立科技创新券跨区域“通用通兑”政策协同机制和自治区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支持“创新飞地”试点建设等,旨在通过扩大开放合作,借力发展产业和吸纳人才,集聚更多优质创新资源为我所用,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改革再深入

切实提高科技创新治理效能

      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犹如车之两轮,只有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让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动力更加强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大旗,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近几年,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再到北斗卫星……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叫得响、数得着的重大成果背后,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持续推动。我区科技体制改革快马加鞭、不断深入,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但还存在放权不够彻底、管理不够到位、服务不够周到的现象,还不能满足我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实现快速发展甚至后来居上,亟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协同发力,积极营造活跃、公平、开放、宽容的创新环境,推动形成有利于转型升级、鼓励创新、释放活力的政策导向。“广西科改33条”提出了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实行科技项目关键节点“里程碑”式管理、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科技项目直接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统一科研项目监管标准等创新举措,特别是探索项目申报直通车制度,在推行项目申报常态制的基础上,对有可能填补国内空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或涉及国家战略性技术的项目,可专项专议优化审批流程,加快项目立项,意义十分重大。这些标志性、关键性、突破性改革举措,有利于扫除阻碍我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大幅提高科技创新治理效能。

相关项目


专利申请
加计扣除
高新企业认定
科技项目申报
瞪羚企业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