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公司新闻 > 政府公告 > 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的通知

政府公告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联系人:杨玉山  18589918308

地   址: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89号金禄大厦11层

联系人:张艳  15107726823

地   址:柳州市城中区学院路50号鑫中联大厦2-7-7

联系人:吴桐 18074843880

地   址:桂林市七星区高新区信息产业园D-12号信息孵化大厦A座3-29号办公


当代广西:布好科技“棋子” 激活创新“大局”

时间:2018-10-22 12:59 | 浏览量:1559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广西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深耕东盟、拓展南亚、面向世界的南向通道建设中,科技竞争始终是引领先进生产力的不朽“龙头”,其辐射和带动作用极为重要。 
最近,自治区科技厅发布消息,要聚四海之气、八方之力,启动实施一带一路”创新载体共建行动,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 
织好“创新网” 扩大“朋友圈” 
在今年4月举办的“中国-东盟创新年”上,自治区科技厅作为论坛惟一受邀的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在大会上进行发言。这是对我区区域创新合作的极大肯定。 
近几年来,我区发挥面向东盟的前沿与枢纽作用,深度参与中国—东盟区域科技治理,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创新网络,而这张网络的核心则是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该中心创建5年以来,打造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这张靓丽名片,同时 “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我区成功构建了覆盖中国和东盟10国的创新网络,双边技术转移中心达到9家,双边区域中心1家,协作网络成员达2400家,其中东盟国家成员占三分之一,并拓展至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资源互联互通是掌舵“友谊小船”的首要秘诀。中马北斗应用联合实验室、中泰曼谷创新中心、海世通文莱深海养殖研发中心……这些都是我区促进中国—东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鲜活例证,他们对当地科技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也提升了广西的科技创能力。 
互帮互助是筑牢“友谊小船”的法宝。我区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向东盟转移转化,解决了东盟国家发展急需甚至填补某些领域空白。如向柬埔寨转移大米种植和加工技术,提升其出口大米品质;向缅甸转移新型肥料技术产品,提升其土壤肥力;向文莱转移深海网箱养殖技术,提升其渔业养殖水平。自2013年以来,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促成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463项,意向金额50多亿元。 
人才互惠是稳固“友谊小船”的核心。今年5-6月,来自东盟国家25名青年科学家陆续赴桂开展为期6个月至12个月的短期工作,他们是“百名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中首批参与广西科研工作的人才队伍。广西将为他们提供每月1.25万元人民币的生活费和一定数额的岗位工作经费。同时,广西也积极为东盟国家培训科研骨干和科技管理人才,通过人才资源的互培共享,不断增进科技创新的福祉。 
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曹坤华表示,广西将探索打造创新发展理念相同、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才交流顺通的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新模式。 
培育创新主体 打造创新高地 
今年3月30日,中柬光伏发电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在柬埔寨金边揭牌,并首次实现了广西光伏产品向柬埔寨批量出口额达80多万美元。 
项目筹建方广西国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昭键表示,该中心的成立,适应了广西企业希望通过技术交流平台与柬埔寨各界在新能源等技术领域共谋发展的迫切要求,提高了双边贸易往来,并希望以此进一步促进中柬双方科研院校的技术、人才交流。 
最近,“中国—东盟旅游合作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喜获自治区科技厅科技基地及人才专项计划立项。桂林旅游学院是该项目建设的依托单位,也是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这是我区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中国-东盟旅游合作相关领域繁荣发展所迈出的实质性步伐。 
我区大力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引进区内急需的关键技术,同时扩大输出先进实用的技术与产品。 
支持广西国宏经济发展集团公司实施“柬埔寨稻谷储藏加工标准化产业示范、支持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公司牵头实施“中国-东盟智慧城市研究与应用示范基地”、支持广西民族大学牵头实施“中国—东盟木薯变性淀粉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2018年上半年,我区科技计划项目共投入1580万元科研经费,提升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科技企业逐渐成为创新梯队的先锋主力。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对全球领先的铝加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大飞机、大推力火箭、高铁、船舶等国家重大工程急需高端铝合金材料制备难题,目前该企业被列入《南宁高端铝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2)》,成为引领我区铝产业升级换代的“领头羊”。仅 2017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至1204家,与2015年641家相比,两年时间实现了两倍增长的态势。 
被这份红利所吸引,不少一流的国内外创新创业机构纷纷“转战”八桂热土,辐射东盟国家。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第四研究所、太库国际孵化器、国际水稻研究所等机构陆续落户广西,现代农业、北斗导航等一批面向东盟的产业研究院、联合研发中心也纷至沓来,广西的科技洼地已初露端倪。 
新兴产业引领 发展动能转换 
位列我国四大中药地道药材主产区之一,广西拥有5000余种中药材资源品种,依托这一“先天优势”,我区迎来“大展拳脚”之机。 
2017年中旬,在自治区科技厅的支持下,广西药用植物园、深圳国家基因库、华大基因、澳门大学和北京计算中心共同发起全球首个“药用植物4.0计划”。华大农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梅永红表示,该计划将在未来3年内完成1000种潜在药用植物资源的收集,5000种药用植物遗传资源的多组学解析,建立全世界最庞大和丰富药用植物多组学数据库和全世界最高通量的药用植物基因组辅助育种平台,助力广西打造千亿元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 
2017年以来,我区以构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合作圈为平台,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吸引港澳、东盟以及欧美优势创新资源入桂,开展技术攻关和联合研发、建立传统医药标准体系、保护与培育药用植物资源、加强技术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共同把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做大做强。 
累累硕果赫然在册:促成广西药用植物园与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签约联合组建“桂澳道地药材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促成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印度、法国、瑞士、泰国等国合作建设“抗疟药国际合作技术创新平台”…… 
目前为止,我区共安排了1740万元支持相关机构跨出国门,与顶尖科研团队合作,围绕中医药质量、标准及产业化等关键问题,共同建设联合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及产业化合作平台。 
按照行动计划,未来我区将继续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吸引更多国内大院大所大企创新资源入桂合作,并辐射延伸至东盟国家;加大对接配置全球创新资源力度,扩大与欧美、日韩、以色列等科技发达国家的合作交流;支持广西企业和科研院校以独资新建、收购兼并、合资等方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或创新平台,输出先进适用技术成果。

相关项目


专利申请
加计扣除
高新企业认定
科技项目申报
瞪羚企业认定